林康新:揭秘百年手制膏药世纪传奇

来源:未知作者:李编时间:2018-08-16 14:53 我要投搞

在老吴川人的记忆中,身上有个磕磕碰碰,跌打损伤,用上几贴中药膏,准保很快就会好。那时候,几乎家家户户的柜子里都会备上几贴中药膏,心里才有底。中药膏奇特的疗效,流传了上百年,成为吴川人心中经久不衰的用药。

那么,上百年的传统中药膏制药工艺是怎样的?

昨日中午,仍在坚持手工工艺熬制传统中药膏药的吴川浅水老人林康新向记者展示了他的绝活。

【绝活历时8小时:名贵药材 慢熬匀拌】

林康新今年75岁,老家在吴川浅水镇火炭埇村。昨日,记者走进林康新位于吴川浅水镇火炭埇村的老宅,仿佛进入一个微型的医药博物馆。不仅可见直径1米多灵芝,造型奇特的天然沉香,还有长达20厘米的大蜈蚣。

据林康新介绍,其祖传的万应膏药由血竭、千军、草乌、奇蛇、蚂蝗等80多种药材配制而成,其中更不乏沉香等名贵中药。为了让记者对制药有直观的感受,林康新还做起了现场示范,他先将各类中药经过清洗、称重后,按比例和20斤茶籽油倒入一口大铁锅内开始加热熬制。用木柴点起火后,林康新不断用手摆动柴火,控制火候。仅这一熬制的过程就长达4个小时。林康新表示,熬制过程中,必须用木棍搅动锅中的药材,同时,控制好火候,确保恒温。

苦等4小时后,锅中药材全部被熬成炭状。林康新将炭状物全部捞出,此时锅内剩下黑色的药油。“现在进入制药最关键也最危险的阶段,也就是加丹药,如果温度控制不好,不仅可能前功尽废,更可能整锅药油起火。”林康新说。加黄丹过程中,林康新把炒干的粉状黄丹用筛子小心翼翼地筛落锅内,再用木棍不断搅拌。此时的搅拌也十分重要,速度力度都有讲究。随着林康新的用力搅拌,锅内的药油逐渐被搅拌成糊状,药膏初步成型。

林康新表示,待糊状药膏冷却后再重新加温,则可在牛皮纸上“开方”(指把膏药摊涂贴纸的过程)。“从选药到膏药熬制成型过程,用时将近8小时,且要时刻控制火候和注意搅拌,不得不说制膏药既是精细活又是体力活。”林康新说,整个过程中,弥漫着极其浓烈的挥发性药油味,要坚持下来不容易,常常一锅膏药熬制下来,整个人都累得散了架。

【绝活传自祖上:继承衣钵 悬壶济世】

林康新爷爷林德三曾是广州大医院的医生,凭借着祖传的膏药为众多伤者提供治疗良方,如伤者的跌伤、骨折、筋骨风湿疼痛等问题,也因此名噪一时。出生于医药世家的林康新,从小便在各种中医药中长大,对中药和膏药的味道有着说不出的亲切。

“从小就陪奶奶上山采药,看一家人围着一口大铁锅连夜熬制膏药,觉得特别有趣。”林康新说,看着长辈们拿着一根小木棍沾上煮好的膏药,在贴纸上快速滑动,一下子就贴纸上边开出了一贴方形膏药,感觉特别神奇。

“看到爷爷和父亲的医治好很多患者,我从小就萌发了学医继承祖辈衣钵的想法。”林康新说。

从小跟着家人打下手,10多岁起便随父从医,林康新展现出特别的悟性,很快便把祖传的膏药古方烂记于心,更掌握了熬制膏药的步骤和火候控制技巧。辗转广西、湛江多地从医,林康新的医术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1979年,林康新远赴澳门开设了自己的个人医馆,很快,林康新便凭着祖传的膏药打开了名气。林康新的澳门医馆开设在渔民聚集地,长年在海上漂泊的渔民饱受风湿的煎熬,而林康新的药膏正好为他们送去了治病良方。

【绝活与时俱进:申请专利 批量生产】

万应膏药从爷爷林德三一辈传到林康新手上,已有超过一百年。经过多年的从医总结,林康新不仅对祖辈的古方进行了创新,更于2014年向国家递交了专利申请书,经过多次修正和补交材料,膏药的专利终于于2018年正式获批通过。

林康新20岁跟随父亲从医,36岁远赴澳门开办个人医馆。如今,他在祖传百年膏药申请专利后,叶落归根,重返家乡吴川筹备开设膏药厂,传授祖传技艺,造福更多群众。

林康新认为,老祖宗的东西固然好,但要走得更远,帮助更多病人,就必须推陈出新,为了改变万应膏在部分患者身上出现的过敏症状,林康新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试验。

看医书,买药材,熬膏药,在试验的过程中,林康新的生活反反复复就是这几件事情。几十种中药,一味一味地试验,找出是哪些中药的问题,然后再找来替代品。熬膏药是件苦差事,尤其是夏天,要一边忍受酷暑,一边忍受蚊虫叮咬,苦不堪言。就这样,实验做了几百次,自己也试贴了无数次,熬药的铁锅都不知道扔了多少个。家人不能理解,都劝他不要做了。

然而,林康新从未动摇,经过一次次的试验,膏药在患者身上出现的过敏反应已极其少见。即便出现皮肤过敏,揭下膏药,使用温水清洗便得到好转。

【绝活严谨传承: 百年验方 故地逢春】

据历史记载,早在战国时期先民就已开始使用膏药。唐宋时期,膏药作为治疗手段达到顶峰。膏药作为我国中医药界独有的药疗物,千百年来为传统中医治疗各类疾病作出了杰出贡献。尽管越来越多的现代科技药品出现,仍难以替代的疗效独特的传统膏药。

由于手制膏药流程繁琐,熬制药油的火候和搅拌速度难于用机械替代,多年来,林康新一直坚持手工熬制。如今,已经75岁的林康新在熬制膏药时也渐渐有点体力吃不消了,但是,林康新希望他制出的膏药帮助更多的患者。

“传统膏药要适应现在城市人需求,救治更多人,还需要更多的改进,传承和创新。”林康新秉承祖先仁心仁术的宗旨,仍然忘我地投入到膏药的研制工作中,不断取得新的成果。

文章评论
本站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网友到我们论坛交流,谢谢支持! 现在就去论坛>>